视频新闻

查看更多 >>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5月29日世界肠道健康日

健康教育

14

2023.04

如何将老年人拉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深渊

老年骨质疏松骨折被称为老年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说的是这类骨折危害严重,死亡率高。这种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往往是老年人骨折疏松以后没有规范治疗,造成老年人骨骼的脆性增加,轻微外伤后就造成骨折,最常见的是髋部骨折和脊柱的压缩性骨折、腕关节骨折,这些骨折都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其中髋部骨折危害最为显著,往往会对老年人生存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髋部骨折以后老年人行动受限,只能长期卧床,往往会造成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以及褥疮等骨折并发症,导致老年人非常高的死亡率,所以说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这些老年人如果不能及时在最佳手术期内完成手术,在延期手术过程中,各种心肺并发症增加,如果不能手术,对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严重的负担。为了帮助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快速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过上幸福晚年的生活,并减少对家庭的负担,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在2019年3月开始,开展“老年髋部骨折春柳关爱计划”,这是对老年人髋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实行一种快速手术康复的一种策略。为了加快老年人骨折以后的的快速治疗和康复,医院医务部们以骨科为主导,联合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超声科、手术室等科室。开展快速手术康复计划,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在确诊过后,在急诊室立刻启动关爱流程,并完成手术需要的所有检查。进入病房以后,不再因为检查再次搬动,造成老年人患者的二次痛苦。在入院后,骨科医生立即评估老年患者的病情,确定手术方案,使大部分患者在24到48小时内完成内固定或者是关节置换手术,让老年人能够快速恢复活动能力,方便护理,避免长期卧床的并发症。自开展老年春柳老年髋部骨折关爱计划以来,共完成了髋部手术近1170例,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467例,最大年龄100岁,这些病人在入院在24~48小时内基本都能完成手术。因为有依托湖州市中心医院屯对完善的心脑肺功能保障体系。目前没有一位病人,在手术中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也极低。作为治疗主体的骨科,为老年髋部骨折制定详细的流程和术后康复治疗计划。在完成手术后就开始老年患者骨折疏松规范化治疗,避免这类骨折的再次发生,将老年人拉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深渊。湖州中心医院开展春柳老年髋部骨折关爱计划以来,可以使老年髋部骨折迅速完成了手术并出院,恢复健康生活。在诊治过程发现一些老年人呢外伤后,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加重躺了几天后猜到医院就诊,错过治疗最佳事件,所以我们建议老年人在外伤后髋部疼痛,不能行走,耀及时到医院就诊。

14

2023.04

1分钟自测骨质疏松症

1 父母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或曾在轻摔后骨折? 是□否□2 父母中一人有驼背? 是□否□3 实际年龄超过40 岁? 是□否□4 是否成年后因为轻摔后发生骨折? 是□否□5 是否经常摔倒( 去年超过一次) ,或因为身体较虚弱而担心摔倒? 是□否□6 40 岁后的身高是否减少超过3 cm 以上? 是□否□7 是否体质量过轻? ( BMI 值少于19 kg /m2 ) 是□否□8 是否曾服用类固醇激素( 例如可的松,泼尼松) 连续超过3 个月? ( 可的松通常用于治疗哮喘、类风湿关节炎和某些炎性疾病) 是□否□9 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是□否□10 是否被诊断出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 型糖尿病、克罗恩病或乳糜泻等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 是□否□11 女士回答: 是否在45 岁或以前就停经? 是□否□12 女士回答: 除了怀孕、绝经或子宫切除外,是否曾停经超过12 个月? 是□否□13 女士回答: 是否在50 岁前切除卵巢又没有服用雌/孕激素补充剂? 是□否□14 男性回答: 是否出现过阳萎、性欲减退或其他雄激素过低的相关症状? 是□否□15 是否经常大量饮酒( 每天饮用超过两单位的乙醇,相当于啤酒1 斤、葡萄酒3 两或烈性酒1 两) ? 是□否□16 目前习惯吸烟,或曾经吸烟? 是□否□17 每天运动量少于30 min? ( 包括做家务、走路和跑步等) 是□否□18 是否不能食用乳制品,又没有服用钙片? 是□否□19 每天从事户外活动时间是否少于10 min,又没有服用维生素D? 是□否□上述问题,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并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DXA)或FRAX风险评估参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17)》,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 年9 月第10 卷第5 期

14

2023.04

输液太痛苦,不妨安个“港湾”

今年63岁的沈爷爷(化名),因结肠癌术后2年余,肝肺转移1年余,多次来到我院住院治疗,需维持性化学治疗。但沈爷爷手臂血管已经不能支撑他长期的用药治疗了,为了保护沈爷爷外周静脉血管,方便后期的治疗,于是经乳腺外科评估后,决定为沈爷爷实施“输液港植入术”。在完善了前期的各项准备后,由张明主任在手术室完成了这项操作。沈爷爷说:“要进手术室我还是蛮紧张的,但是人家医生技术好啊,半小时不到就做好了,现在就是锁骨下面多了一个小尾巴,我以后输液就不用那么麻烦啦!真是太感谢他们了!”说到这里,沈爷爷的这个神奇的“小尾巴”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科普一下吧!输液港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主要由供穿刺的缝合硅胶树脂隔膜注射座及静脉导管系统组成,用配套的一次性无损伤针穿刺注射座来建立输液通道。听起来有些云里雾里吧,别着急,我们接着往下说:输液港是在患者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在所需置入输液港的位置做一个约2厘米的皮肤切口,置入导丝及一元硬币大小的港体后,缝合皮肤就完成了。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很多,如何建立一条长期、稳定、安全、便捷的血管通路一直是我们临床上面临的一项难题,除了PICC管,完全性植入性输液港(Port)破解了这一难题。完全性植入性输液港优势在哪儿呢?1、明显减少反复穿刺静脉的痛苦(一次成功,不用寻找血管)2、减少穿刺次数和药物外渗机会,从而减少对周围静脉的损伤(中央静脉血流量大,迅速稀释药物浓度,减少对血管的伤害)3、因其操作简单,且为皮下埋植,从而降低了感染的风险。(在所有中心静脉通路器材中,感染率最低)4、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及日常活动,且输液港埋植于皮下,不易被人注意,对心理状态影响小(导管完全埋入皮肤,外观不可见,不影响美观,游泳,淋浴均不受影响)5、维护简单,治疗间歇期4周维护一次即可。6、使用期限长,可留置15年左右。 对长期或重复输液的患者及许多恶性肿瘤患者来说,输液打针是件可怕的事,这个静脉“港湾”将是他们的福音,也标志着我院综合治疗技术及静脉输液护理水平迈向了新台阶。

14

2023.04

感冒了究竟可不可以做全身麻醉?

在麻醉门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患者A:医生,我就有点感冒咳嗽,怎么就不能做胃镜了?患者B:不就是做个小手术嘛?好不容易请假住院……小麻:感冒咳嗽,气道可能会存在高反应性,麻醉中容易出现喉痉挛,建议您还是暂缓手术。患者及家属对麻醉医生因患者感冒就决定暂缓手术表示很不理解,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感冒了做全身麻醉存在哪些风险。首先我们先来看下人体的呼吸系统:其中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和各级支气管。我们初步认识了呼吸道的模样,那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感冒。感冒用医学术语表述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指声门以上的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的炎症,他的主要表现包括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咳嗽、头痛等等。而所谓的“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这是一种季节性传染病,可造成季节性大范围的流行,虽然也具有自限性,但是需要引起重视!通常人们说的感冒也能死人,大多是这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起病急,关节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更明显,体温可高达39-40℃,并且流感病毒的病原学检查阳性,所以在身体发出以上等不适的警告信号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那么感冒时实施全身麻醉的风险到底在哪里呢?由于全身麻醉的时候,麻醉医生需要插入气管导管管理患者的呼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不但气管内的分泌物会比较多,而且炎症会导致气管反应性增加。在放置气管导管时,增加了发生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的可能,增加麻醉时发生快速缺氧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另外,气管导管从患者的嘴巴通过上呼吸道的炎症区域进入气管,可能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导致术后发生支气管炎。感冒的时候人体的免疫力也会降低,不利于术后的恢复,容易引发术后感染性疾病。一旦发生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住院率和花费都会增加,并延长住院时间。因此,非急诊的选择性手术,麻醉医生建议您感冒痊愈两周之后再进行手术。感冒很常见,麻醉无大小!手术或需要上麻醉的检查前如果感冒了,一定要及时去麻醉门诊评估,让麻醉医生为您的生命保驾护航哦!麻醉门诊简介湖州市中心医院率先在本地区开设了麻醉门诊,目前年门诊量达3万余人次。由中级职称以上麻醉医生负责门诊工作,麻醉门诊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向病人或家属介绍围术期相关麻醉知识,讲述麻醉的安全性、麻醉的风险及并发症、以及针对风险和并发症的应急措施;介绍围手术期手术的麻醉方式选择、麻醉中用药,并告知风险利弊,充分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消除患者和家属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对手术病人做出麻醉前访视及评估,拟定麻醉方案、麻醉后并发症的处理及治疗,营造个体化舒适化的麻醉体验;麻醉后并发症处理和治疗;完成麻醉知情同意书的讲解与签署,有效签署知情同意书还能够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此外对病情较重,或行动不便的患者 会有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行床旁访视。麻醉有风险,但经过充分的麻醉前评估及准备、医务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麻醉风险,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下午(周日)13:30门诊地点:门诊1号楼B1区(1号,9号诊室)  

14

2023.04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张女士42岁,个性随和、豪爽,与同事间关系很好,办公室里常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但最近她突然沉默了,原来她有了难言之隐——每当她大笑,尿液便不由自主漏出;伤风感冒时,只要咳嗽尿液也会不由自主漏出。这令她其苦不堪言。张女士是得了什么病吗?她来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告诉张女士,她得的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什么?压力性尿失禁?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导致的吗?张女士不禁疑惑。当然不是,医生告诉张女士,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指在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部压力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流出。这是由于膀胱和尿道之间结构出现异常,当腹部压力增加时,传导至膀胱和尿道的压力不一致,膀胱压力增高而尿道压力没有相应增高所致。另外,也与尿道周围肌肉松弛有关,主要见于女性,特别是多次生育或有产伤的患者,偶见于未生育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会给女性的生活、工作、社会交往、夫妻生活等带来严重的不便;增加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如抑郁、失眠等;尿液浸湿会阴部导致会阴部湿疹、皮炎等严重并发症。尿失禁常见于哪些人群?相对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出现尿失禁,尤其是怀孕、多次分娩、绝经后女性;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尿失禁;肥胖的人更容易出现尿失禁;吸烟、有尿失禁家族史、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或糖尿病的人也容易出现尿失禁。另外,子宫切除术、体力活动、便秘、肠道功能紊乱和慢性咳嗽等均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有关。尿失禁该去哪个科室就诊?尿失禁应去泌尿外科就诊,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也可以去妇产科就诊。压力性尿失禁怎么治疗?尿失禁患者首先应进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也可用于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1. 生活方式干预:又称行为治疗,包括减轻体重,尤其是体质指数(BMI)超过30 kg/m2者,戒烟,减少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避免或减少腹压增加的活动。2. 治疗便秘等慢性腹压增高的疾病。3. 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训练又称凯格尔(Kegel)运动。可参照如下方法实施:持续收缩盆底肌(即缩肛运动)不少于3秒,松弛休息3-6秒,连续做15-30分钟,每天重复3遍;或每天做150-200次缩肛运动。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4.盆底电刺激治疗:盆底电刺激通过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提高尿道闭合压来改善控尿能力,可联合盆底肌训练应用。5.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减少患者的漏尿次数,改善生活质量,常用药物包括度洛西汀、雌激素、盐酸米多君等。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依从性不好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重度 SUI患者可直接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增加对压力性尿失禁的了解,减轻心理压力;避免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高强度体力运动及存在便秘等长期增加腹压等;通过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等可一定程度减少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SUI在中国女性中总体发病率为18.9% ,在50-59岁年龄段, SUI的发病率最高,为28.2%;城市患病率(16.4%) 低于农村(21.4%)。您千万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不寻求医生的帮助,更不要听信偏方什么的而延误治疗。我院泌尿外科今年成立了下尿路/盆底功能亚专科小组,常规开展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前盆底重建等盆底功能手术,为女性患者解决疾病所扰。

10

2023.03

哺乳期乳房红肿疼痛、发热不要怕--我们可以帮助你!

给宝宝喂奶本是一件幸福快乐、促进母婴情感交流的事情,而突如其来的乳房红肿疼痛、甚至是发热寒战,让新手妈妈们对哺乳这件事望而却步,出现以上这种情况不要怕,来湖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让我们来帮助你!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发生在女性哺乳期的常见乳腺炎疾病,大多是由于乳汁淤积造成的炎症反应,以产后2~4周的初产妇为主。数据显示: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率为9.5%~33%,这意味着每10个哺乳期妇女中有1~3人患乳腺炎。中医称之为乳痈,病因:产妇因乳头凹陷、哺乳方式不当、乳头破损等原因,引起乳汁郁积,乳腺管阻塞,继发细菌感染,导致乳房红肿热痛伴结块,全身寒战、高热。病情易反复,未能及时诊治,则易发展为乳腺脓肿,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是部分女性放弃哺乳的重要原因。目前常规治疗以抗生素消炎为主,出现乳房脓肿则需切排手术,若乳腺炎反复发作甚至需要回乳。常规治疗方法无法解决乳汁郁积,乳腺管阻塞这一根本病因,因此,在乳腺炎初起时,尽早使用中医手法排乳,及时排空郁积的乳汁,促进乳腺管通畅就很有必要。中医手法排乳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在使用各种推拿手法,促进郁积的乳汁排出;直接疏通乳腺管,排出郁积的乳汁,不需静滴抗生素、不需手术,一般通乳1~3次就能使乳房红肿热痛明显减轻,大大缩短了病程,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率,不需口服回奶药,不影响母乳喂养,安全性高。中医手法排乳具体操作:第1步 点穴法:取穴:主穴---肩井(治疗乳痈经验穴),配穴---天宗、少泽(善治乳房疾患)。用中指和拇指侧面点按穴位。第2步 揉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贴紧乳房,将皮下阻塞的乳腺管旋转揉动,并朝着乳头方向缓慢移动,动作应温和,频率较缓慢。第3步 捏法:将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捏住乳晕处,上下各指相互移动,边捏边向乳头方向推进,将郁积的乳汁排出。同时配合口服中药帮助通乳及退热,收费160/次,医保甲类报销,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来试试吧!医师简介:蒋文蔚:副主任医师,200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妇产科、湖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工作多年。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四全天,周五上午。凌博越:主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2015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七年制,师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省级名中医傅萍教授,已于湖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工作多年。门诊时间:周三周五全天

10

2023.03

​骨质疏松,你了解多少?

1、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类常见的跟年龄增长有关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伴有腰背部或全身骨性疼痛、身高变矮或驼背、骨折、焦虑等临床表现,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号称“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骨折后1年内死亡率达20%,50%患者从此丧失独立生活能力。2、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我国目前骨质疏松症患者近 1亿, 骨量减少者已超过 3 亿人。骨质疏松症尤其青睐绝经后妇女。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女性患病率为32.1%,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女性患病率为51.6%,男性患病率10.7%。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 ( 40%)>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 ( 13%) >前列腺癌湖州市2019年60岁以上人数约70万,据此估算骨质疏松患者预计超过15万,骨量减少患者预计超40万。3、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分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种族( 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白种人高于黄种人,而黄种人高于黑种人) 、老龄化、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 可控因素:不健康生活方式: 包括体力活动少、吸烟、过量饮酒、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钙和/或维生素D 缺乏、高钠饮食、体质量过低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 包括性腺功能减退症等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胃肠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慢性肾脏及心肺疾病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过量甲状腺激素等。4、如何诊断骨质疏松?DXA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用于骨质疏松筛查体检的根骨、桡骨远端等筛查工具有一定误差。如果DXA扫描后:T值>=-1.0:正常骨密度;T值在-1.0~-2.5:骨量减少;T值<-2.5:骨质疏松。5、哪些人需要检查骨密度?1)女性65 岁以上和男性70 岁以上者2)女性65 岁以下和男性70 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3)有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4)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5)X 线影像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6)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7)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或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者8)IOF 骨质疏松症一分钟测试题回答结果阳性者6、如何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30岁之前尽可能强壮自身骨骼使之达到最佳骨量峰值(即最大骨储备量)是最好的预防中老年骨质疏松的方法。一般来讲,绝经前的妇女和65岁前的男性每天需要1,000-1,200毫克的钙,绝经后的妇女和65岁以上的男性每天需要1,200-1,500毫克的钙。此外,对骨质疏松病人来说,需额外补充维生素D制剂帮助钙剂吸收。在任何年龄段,良好的营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额外的钙剂维生素D制剂补充都可以帮助预防骨质疏松或减少骨质疏松对生活的影响。除此之外,对已发现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持续下降患者等,建议及早找骨质疏松专业医生进行抗骨松治疗。

10

2023.03

听力损失原因及预防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报告预计,到2050年,全球四分之一的人会有听力问题,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康复服务。在听力产生的路径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让我们听力下降,轻则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严重的甚至导致耳聋。哪些原因可能引起听力下降?听力损伤又该如何预防?听力下降的原因噪声听力损伤可由多种因素引起,过度的噪音暴露是听力损失的最常见原因。长期处于各种噪声中,如装修带来的噪声,听音乐、打游戏时被过度放大的声音,处于噪声大的工作环境中,都会对耳蜗毛细胞带来伤害。一旦听力被噪声破坏,便无法通过药物或手术来完全恢复听力。所以如果发觉听力正在下降,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按世卫组织标准,暴露在超过85分贝下长达8小时,或在100分贝的环境待上15分钟,即对听力不安全。外伤外伤是导致后天性耳聋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颅骨骨折,被扇耳光,不良的擤鼻子习惯等,都可能导致鼓膜穿孔,听骨链中断,内耳出血,毛细胞、耳蜗神经等受损。脑外伤造成的听力损害,也可能继发于血供障碍,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可引起内耳缺血、缺氧,诱发自由基反应、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加及毛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进而产生听力损害。外伤性神经性耳聋有着非常严格的治疗时间窗,自受伤至耳聋治疗开始,间隔时间的长短与治疗效果紧密相关——间隔时间越短,疗效越好。如果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很可能会出现永久性的听力减退。药物一些药物会导致前庭功能失调,耳蜗神经、毛细胞受损,产生药源性听力损伤,如常见的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等。此外,利尿剂,抗肿瘤药物,水杨酸类药物,抗疟药奎宁、氯喹等,也会给听力带来损害。 药物可导致暂时性听力损失,停服药物后,积极干预,听力即可恢复。另有一些药物可导致永久性内耳损伤,即永久性听力损失。年龄增长老年性耳聋是由于听觉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为著。老年性耳聋早期与自己熟悉的人交谈还可以,与不熟悉的人交谈有困难。后期与所有人交谈均有困难,主要表现能听到声音,但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尤其在嘈杂环境中更为突出,接电话、看电视有明显困难。老年聋实际上是听觉系统的一种退行性变化,合理的助听器验配对老年性聋十分有帮助。老年人发生听力损失很大程度是由于听觉器官的老化,目前没有确切的方法来逆转听力老化的进展。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保健,可以让听力老化的进程得到有效延缓。疾病多种疾病都会引起听力下降,如外耳道炎和急慢性中耳炎等,病情反复发作加重还会引起其他并发症。此外,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遗传性肾炎、原发性与继发性神经病变等也会使听力下降,这可能与内耳供血障碍、内耳脂质代谢紊乱、血液粘滞性升高、大脑听觉中枢受到了波及等相关。先天性原因先天性原因可能导致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可能由遗传性和非遗传性遗传因素导致,也可能由于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的某些并发症导致,包括孕妇感染风疹、梅毒或其它某种感染,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分娩时缺氧),妊娠期不当使用特殊药物(如氨基糖甙类、细胞毒性药物、抗疟药和利尿剂,新生儿严重黄疸。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的简称“突聋”,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熬夜、紧张、耳机声音过大等,都可能引起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大都是单侧耳朵出现症状,有的伴有眩晕或恶心、呕吐,部分还有焦虑、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症状。一旦得了“突聋”,必须要进行抢救性治疗,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如何预防听力损失的发生避免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经常出入噪声过大的环境时,应提前做好耳朵保护措施。比如佩戴耳塞或者耳罩。正确佩戴的耳塞或耳罩可将噪音降低15至30dB。此外,戴耳机听音乐,打游戏的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看电视时,最好让声音保持在85分贝以内。定期检测听力有耳聋家族史的人,即便自身听力正常,也应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在婚育前还应检测耳聋基因明确病因,明确后代可能发病情况。曾发生过突发性耳聋的人,不明原因单耳聋者,也应定期检测听力。耳鸣人群、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者,最好及时进行听力检测。谨慎用药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必须使用时,需要医生正确判断病情,在用前仔细询问家族史,以排除家族特异性;使用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和方法,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药物及使用时长;同时,患者也应关注服药后的变化,严密注意不良反应并定期测查听力,一旦出现耳鸣、耳聋、面部蚁行感时,应及时向医生反馈,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良好生活习惯多补充锌、铁等微量元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因情绪激动导致耳内血管痉挛,加剧内耳的缺血缺氧状态;戒烟限酒,不让尼古丁和酒精损伤听神经;加强体育锻炼等,都可以延缓听力老化的进程。及时就医一旦发现自己听力不如以前,耳朵出现听不清、耳鸣、耳闷和眩晕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控制疾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听力下降。早期筛查和干预对于婴幼儿来说,在出生后,应及早进行听力筛查。如果诊断有听力损伤须及时干预。听力损伤的早期检测和干预对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育至关重要。

查看更多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