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
Physical examination听力损失原因及预防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
报告预计,到2050年,全球四分之一的人会有听力问题,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康复服务。
在听力产生的路径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让我们听力下降,轻则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严重的甚至导致耳聋。哪些原因可能引起听力下降?听力损伤又该如何预防?
听力下降的原因
噪声
听力损伤可由多种因素引起,过度的噪音暴露是听力损失的最常见原因。
长期处于各种噪声中,如装修带来的噪声,听音乐、打游戏时被过度放大的声音,处于噪声大的工作环境中,都会对耳蜗毛细胞带来伤害。一旦听力被噪声破坏,便无法通过药物或手术来完全恢复听力。所以如果发觉听力正在下降,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按世卫组织标准,暴露在超过85分贝下长达8小时,或在100分贝的环境待上15分钟,即对听力不安全。
外伤
外伤是导致后天性耳聋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颅骨骨折,被扇耳光,不良的擤鼻子习惯等,都可能导致鼓膜穿孔,听骨链中断,内耳出血,毛细胞、耳蜗神经等受损。
脑外伤造成的听力损害,也可能继发于血供障碍,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可引起内耳缺血、缺氧,诱发自由基反应、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加及毛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进而产生听力损害。
外伤性神经性耳聋有着非常严格的治疗时间窗,自受伤至耳聋治疗开始,间隔时间的长短与治疗效果紧密相关——间隔时间越短,疗效越好。如果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很可能会出现永久性的听力减退。
药物
一些药物会导致前庭功能失调,耳蜗神经、毛细胞受损,产生药源性听力损伤,如常见的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等。此外,利尿剂,抗肿瘤药物,水杨酸类药物,抗疟药奎宁、氯喹等,也会给听力带来损害。
药物可导致暂时性听力损失,停服药物后,积极干预,听力即可恢复。另有一些药物可导致永久性内耳损伤,即永久性听力损失。
年龄增长
老年性耳聋是由于听觉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为著。老年性耳聋早期与自己熟悉的人交谈还可以,与不熟悉的人交谈有困难。后期与所有人交谈均有困难,主要表现能听到声音,但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尤其在嘈杂环境中更为突出,接电话、看电视有明显困难。老年聋实际上是听觉系统的一种退行性变化,合理的助听器验配对老年性聋十分有帮助。
老年人发生听力损失很大程度是由于听觉器官的老化,目前没有确切的方法来逆转听力老化的进展。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保健,可以让听力老化的进程得到有效延缓。
疾病
多种疾病都会引起听力下降,如外耳道炎和急慢性中耳炎等,病情反复发作加重还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此外,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遗传性肾炎、原发性与继发性神经病变等也会使听力下降,这可能与内耳供血障碍、内耳脂质代谢紊乱、血液粘滞性升高、大脑听觉中枢受到了波及等相关。
先天性原因
先天性原因可能导致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可能由遗传性和非遗传性遗传因素导致,也可能由于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的某些并发症导致,包括孕妇感染风疹、梅毒或其它某种感染,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分娩时缺氧),妊娠期不当使用特殊药物(如氨基糖甙类、细胞毒性药物、抗疟药和利尿剂,新生儿严重黄疸。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的简称“突聋”,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熬夜、紧张、耳机声音过大等,都可能引起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大都是单侧耳朵出现症状,有的伴有眩晕或恶心、呕吐,部分还有焦虑、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症状。
一旦得了“突聋”,必须要进行抢救性治疗,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
如何预防听力损失的发生
避免暴露于高强度噪声
经常出入噪声过大的环境时,应提前做好耳朵保护措施。比如佩戴耳塞或者耳罩。正确佩戴的耳塞或耳罩可将噪音降低15至30dB。
此外,戴耳机听音乐,打游戏的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看电视时,最好让声音保持在85分贝以内。
定期检测听力
有耳聋家族史的人,即便自身听力正常,也应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在婚育前还应检测耳聋基因明确病因,明确后代可能发病情况。曾发生过突发性耳聋的人,不明原因单耳聋者,也应定期检测听力。耳鸣人群、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者,最好及时进行听力检测。
谨慎用药
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必须使用时,需要医生正确判断病情,在用前仔细询问家族史,以排除家族特异性;使用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和方法,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药物及使用时长;同时,患者也应关注服药后的变化,严密注意不良反应并定期测查听力,一旦出现耳鸣、耳聋、面部蚁行感时,应及时向医生反馈,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良好生活习惯
多补充锌、铁等微量元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因情绪激动导致耳内血管痉挛,加剧内耳的缺血缺氧状态;戒烟限酒,不让尼古丁和酒精损伤听神经;加强体育锻炼等,都可以延缓听力老化的进程。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自己听力不如以前,耳朵出现听不清、耳鸣、耳闷和眩晕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控制疾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听力下降。
早期筛查和干预
对于婴幼儿来说,在出生后,应及早进行听力筛查。如果诊断有听力损伤须及时干预。听力损伤的早期检测和干预对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育至关重要。